相关链接

首页 >> 百家论坛 >> 正文

范仲淹书《伯夷颂》传世考—兼考朱彦昌系朱实昌之误

时间: 2012-03-21作者: 戴佳臻来源: 第三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坛论文汇编 2009年11月

(一)

范仲淹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字希文,苏州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牛于太宗端拱二年(989)。大中祥符进士。少时贫困力学,出仕后有敢言之名。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,泰州知州张纶从其议,修建捍海堰,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没。宝元三年(1040)西夏攻延州,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,改革军制,巩固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)任参知政事,建议十事,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,注意农桑,整顿武备,推行法制,减轻徭役。因为保守派反对,不能实现。他亦罢去执政,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,仁宗皇祜四年(1052)在赴颍州途中痫死,谥“文正”,后人尊称“范文正公”。公工于诗词散文,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,《岳阳楼记》名句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千古传诵。有《范文正公全集》传世。

《伯夷颂》是范仲淹在皇祜元年青州任上写的,小楷,共二十三行,每行十四字,连题曰和落款在内共三百三十字。《伯夷颂》系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名作,其中心思想是赞美伯夷、叔齐兄弟俩,在众人拥戴剧武王吊民伐罪、取殷而代、大势所趋之际,特立独行,宁肯饿死首阳而不食周粟的崇高气节。范仲淹原本是因为好友苏舜元向他求字,请他写《周易·乾卦》的,而他却写了《伯夷颂》。他在自己书写的题跋中说:“示谕写黄素,为《乾卦》字多,眼力不遽,且写《伯夷颂》上呈……”。事实并非如此。当时,正是庆历新政失败,被污为朋党的范仲淹被解除兵权,先是贬谪邓州,后徙知杭州,最后调任青州。不言而喻,范仲淹舍《乾卦》而书《伯夷颂》,正是寄托了他崇高的政治抱负,体现了他孤傲不屈的人格,正如元人牟嵫所指:“公平生自许忠义,前后缘论谏得罪,已被诬谤,且以朋党,摈斥远外,而公信道之笃,踬而愈奋,《伯夷颂》固中素所蓄积者。”今日读之,还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范仲淹那种浩然之气。

 (二)

苏舜元得到范仲淹的墨宝,感慨万千,又寄给文彦博、富弼、晏殊、杜衍等庆历名臣观赏,也都得到共鸣,并在卷后写下题跋。这样一个名贵的手卷到了南宋先后流传到秦桧和贾似道手中,因此留下秦桧的题字和贾似道的印鉴。宋亡,该卷又流入北京,被在朝任侍郎的李戡得到,李戡于大德二年(1298)以两淮转运使身份到苏州,怀着敬仰之情瞻谒文正公祠时,慷慨地将此卷归之于范氏义庄。此举被传为千古佳话,范付,淹楷书《伯夷颂》从此也就成为范氏义庄的一件传世宝物。

查《范文正公全集·补编》,范仲淹书《伯夷颂》长卷,宋人题跋者,自文彦博以下凡29人,末一人为秦桧;元人赵孟烦以下凡33人;明人自夏道吉以下儿17人:清人自范承勋以下凡13人。卷中有“江宁开国”、“秦氏藏书”二小印,“秋壑珍玩”、“贾似道印”、“秋壑”三小印。后人认为,长卷中既有秦桧题诗,又经贾似道收藏,钤有印记,这是奇耻人辱,于是存题跋中愤愤不平。元大德郭镗说:“若桧若似道,亦虱其问,使人指画唾骂。然则士不似夷齐自厉,其不为文正公之罪人者几希?”元泰定扬敬腚说:“熙宁以来,见者必著女牛名,岂欲托以不朽耶?苟不知观感兴志之微,求公之心,希公之德,徒珍玩自夸,亦秦、贾耳,不几于狎大人乎?”明弘治徐贯说:“若桧与似道,乃宋之贼臣,公视之宜不啻大彘,其墨迹岂可厕于其问?当削去,勿为此卷之污。”明嘉靖朱彦昌则通篇谈论这个污点:“文正公笔迹之重,人也。观者辄有题跋,以识景仰之私,且欲托名于不朽耳。桧何人,斯亦有咏焉。斯亦可见秉彝好德之心,无间于忠佞矣。呜呼!韩范之不同时,于桧亦幸耳,使不幸而同焉,抑岂为桧所容哉?桧为此言,又将举天下后世而欺之矣,愚欲其子孙割去之,使无污此卷可也。”及至清乾隆年间,沈德潜则认为可以将它作为“反面教材”,“递及国朝,凡正人君子景仰前哲者俱题识焉,而中间秦会之桧亦有吟咏,欲与韩范论心,贾秋壑似道有收藏印记,或谓当割弃之,予意忠奸并列,使阅者当下猛醒,是亦法戒之一。且见彼二奸者,遇天民大人,亦知敬礼珍重,益知正人可为,而正大光明之气不论没于昏浊之余也。”

(三)

上述题跋中有明嘉靖朱彦昌其人者,据笔者考证,实系朱实昌之误。

朱彦昌确有其人,然而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嘉靖乙酉年为范仲淹书((f[』夷颂》题跋。查《江西历代人物辞典》。:“朱彦昌(?~约1373)名宏祖。明代临川人。善诗词。洪武六年(1373),以明经举授荆州(治湖北江陵县)税课,不赴任。著有《东臬舒啸集》。”其籍贯、其名、其官职皆与题跋中落款不同,其去世时间,早于此题跋时间,为嘉靖七年(1528)季冬。人已去世,何有题跋?

朱实昌是真正此题跋的作者和执笔者,其根据是:此题跋的落款,“嘉靖乙酉季冬,高安鹤坡朱口昌书”’,后面有三个印章,其一为“鹤坡”,其二为“朱士光书”,其三为“监察御史”。查清康熙《高安县志》。卷之八“才臣”,有朱实昌传,传日:“朱实昌,字士光,继祖子,益之孙。正德戊辰进士,授旋德令,改海盐,应召擢山东道御史。卜游猎、建储、除奸佞等疏,议大礼,忤时相,廷杖,改南道,归养……历按苏松时,三吴大饥,奏缓岁赋三十八万有奇,俟岁稔带征后,复奏请蠲之,上从其议。以直言触当事,升淮安知府。居官廉静,民悦服。’《江西历代人物辞典》有传。《高安坡山朱氏宗谱》亦有传,日其号:鹤坡。他在嘉靖二年(1523)巡抚山西时,仿原碑复立并丹书司马光神道碑。

依上所述,得出朱彦昌显系朱实昌之误。供专家、学者进一步考证。

(作者:戴佳瑧,江西省高安市政协副主席、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