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链接

首页 >> 百家论坛 >> 正文

毛泽东:范仲淹不但能下笔千言,而且知兵善战

时间: 2014-02-24作者: 未名来源: 法制晚报

 【2013年12月27日,法制晚报】 毛泽东很喜爱《岳阳楼记》,读得烂熟,文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人生志趣,对他很有影响,启迪着他开始去关注社会、人生,有了一种朦胧的社会责任意识。

        1913年10月至12月间,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所做的课堂笔记中,几次写到了范仲淹。如11月23日《修身》课堂记录:

有办事之人,有传教之人。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,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。宋韩范并称,清曾左并称。然韩左办事之人也,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。

       所谓“办事之人 ”,是指建立功业,“为万世开太平”之人;所谓“传教之人”,是指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道,为经圣继学”之人。“孔孟朱陆”,指孔子、孟子、朱熹、陆九渊;“韩范”,指韩琦、范仲淹。“曾左”,指曾国藩、左宗棠。笔记中肯定范仲淹是“办事而兼传教之人 ”,也就是说范仲淹是一位道德学问、事功俱全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再如11月29日课堂记录:五代纲维横决,风俗之坏极矣……宋稍一振兴,然犹未也。逮范文正出,砥砺廉节,民黎始守纲常而戒于不轨。其至也,朱程礼义之士兴,天下风俗,骎骎比隆东汉焉。充分肯定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,也即肯定了范仲淹的崇高的历史地位。

        同日的课堂笔记中,还这样写道:范文正世家子,父丧,幼随母适朱,故名朱悦。初不自知其为范氏子也,人告以故,乃感极而泣。励志苦学,3年衣不解带。尝见金不取,管宁之亚也。公盖苏州人。子尧夫,仁侠似之,尝遇故旧于途,见窘于资,指赠以麦云。

         1917年8月23日,毛泽东在《致黎锦熙》信中,说自己打算“以三年为期”,“略通国学大要”,再“出洋求学,乃求西学大要”,但自己“家薄必不能任”,打算“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”,以勉强支持。“颜子之箪瓢”兹不赘述;“范公之画粥”说的是范仲淹刻苦读书的事。据宋代释文莹《湘山野录》记载,范仲淹少时家贫,在僧寺里读书,经常煮粥一小锅,待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,早晚各取两块,外加一点咸菜,即为一天的食物。《宋史 ·范仲淹传》也记述:“……食不给,至以糜粥继之,人不能堪,仲淹不苦也。 ”于此,可见范仲淹对毛泽东影响的一斑。、

        1918年春3、4月间,毛泽东和蔡和森一道,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,经湘阴、岳阳、平江、浏阳几县,游历了20天,进行社会调査。途中,他们登了岳阳楼,纵览洞庭的湖光山色,读《岳阳楼记》,欣赏镌刻在木板上《岳阳楼记》的书法艺术,为范仲淹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襟怀而赞叹。

       1927年年初,毛泽东回到湖南,实地考察了湘潭、湘乡、衡山、醴陵、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情况,历时32天,返回武汉时途经岳阳,又去登了岳阳楼。

       1937年7月的一天,毛泽东在自己的住所同刚到延安不久的左谟野谈话。当左谟野说自己是岳阳人时,他便以赞扬的口吻说:“啊,岳阳是个好地方。我在大革命的时候去武汉,经过岳阳,我去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。你们岳阳有名,同岳阳楼很有关系。因为范仲淹写过一篇传颂千古的《岳阳楼记》。 ”说着便问左谟野背诵过《岳阳楼记》没有,左说: “小时候读过,现在还记得一些。”毛泽东又问:“岳阳楼上的几块木刻的《岳阳楼记》现在还在吗?”左谟野回答:“还在。”毛泽东特别赞赏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两句,说:“ 先忧后乐 的思想,较之 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 的提法,境界更高了。”他从《岳阳楼记》谈到延安钟鼓楼上的书有“范韩旧治”四字的横匾。他说:“延安也是范仲淹的旧游之地。范韩 就是范仲淹、韩琦。为了防御西夏入侵,他们曾经镇守延安。西夏人称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。当时有一个民谣: 军中有一范,敌人闻之惊破胆。 许多人都知道范仲淹是一个文人,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个镇守边疆的主帅。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,不但能够下笔千言,而且是知兵善战。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 这个评说,与他《讲堂录》中所记范仲淹是“办事而兼传教之人 ”的评说是一样的精神。左谟野说:“我爱读范仲淹写的词,特别是那首《渔家傲》: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…… ”毛泽东说:“那就是他在陕北戍边的时候写的,他是一个边塞词人。”他由此谈到词的流派,并引用了欧阳修、范仲淹、苏东坡、柳永、辛弃疾、陆游等人的作品,予以评说,这表明他对范仲淹的作品不仅读得多,而且很熟悉,且对范仲淹有相当的研究。

        毛泽东是很爱范仲淹作品的,不仅有他的文章如《岳阳楼记》,有他的词如《苏幕遮》、《渔家傲》,还有他的诗。1959年8月19日,庐山会议结束,毛泽东下山了。他的专列行驶在浙赣线上,直至金华东站。在专列上召集金华地委及金华、兰溪、永康三县的主要负责人开座谈会,了解生产、生活情况。他说:“要讲实效,不可浮夸,不可搞形式主义。”他勉励那几位干部: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这很重要呀。 ”他谈到永康县方岩山的胡公庙,说胡公名则,北宋的一位清官,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、实事,人民就建庙纪念他。说着就念诵了范仲淹赞颂胡则的一首诗:千年风采逢明主,一寸襟灵慕昔贤。待看朝廷兴礼让,天衢何敢斗先鞭。这首诗在范仲淹的诗作中并没有代表性,更不是什么名作,毛泽东却记得,由此可见他对范仲淹的作品阅读得广泛和喜爱之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