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链接

首页 >> 专家点评 >> 正文

中国梦的历史借鉴-从范仲淹重修捍海堤说起

时间: 2014-02-22作者: 毛林坤来源: 人民网.人民论坛

【2013年5月23日,人民网·人民论坛】中华五千年,涌现出无数志士仁人、良臣名将,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这群星中的一颗耀眼明珠。我们这代人接触范仲淹这个名字,大多是初中时读《岳阳楼记》而印入脑海的,那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句,虽不能完全践行,但我们经常说、经常用,并一直激励我们前行。范仲淹的一生,勤政爱民,刚正廉洁,三起三落,矢志不渝。为臣敢于直言,当官为民做主。沙场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;文章世代传诵,光耀千秋。范仲淹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,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。我是江苏长江北岸人,就从范仲淹重修海堤说起,谈谈我的感受和我们应当受到的启迪。

 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为民请命,上书修堤,时刻关注涉及国家和民生的大事

 

  范仲淹自幼苦读,1015年27岁时中榜成为进士,不久便步入政坛。1021年,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(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),做盐仓监官,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。西溪镇濒临黄海,镇上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,范仲淹不免惆怅。然而,他很快发现,这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。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,已经坍圮不堪,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,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,也屡受海涛威胁。遇上大海潮汐,甚至水淹泰州城下,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。官府盐产与租赋,都蒙受损失。为此,他上书江淮漕运张纶,痛陈海堤利害,建议在通州、泰州、楚州、海州沿海,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。对于这项浩大工程,张纶慨然表示赞同,并奏准朝廷,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,全面负责治堰。范仲淹的这份上书,在我们今天看来,是他积极参政议政、建言献策的一份重要提案。在北宋时,泰州以东濒临黄海、苍苍茫茫,至今仍可登上泰州望海楼去追思远古沧桑。范仲淹不局限本职,不是自扫门前雪,而是把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,调查研究,“眼里有活”,从黎民百姓的受苦受难中,发现有很多事要做,并把修海堤作为大事,上书谏言。范仲淹的这种可贵精神启迪我们,当官做事就要为民谋福,不能得过且过,无所用心。要看民众有什么困难、有什么问题要解决,看有哪些利国利民的事需要去办。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”,一心为国家、为民众,想大事、谋大事,出主意、想办法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努力去做为当代、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,切勿不能变着法去搞什么“形象工程”,劳民伤财,祸害民众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临危不惧,坚守护堰,关键时刻立得稳顶得住

 

  范仲淹担任兴化县令后,1024年秋,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工,在他的率领下奔赴海滨。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,便遇上夹雪的风暴,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,吞噬了一百多民工。一部分官员认为,这是天意,堤不可成,主张取缔原议,彻底停工。事情报到京师,朝臣也踌躇不定。而范仲淹临危不惧,坚守护堰之役。面对大风卷着浪涛的冲击,一些人惊慌失措,范仲淹却没有动摇。大家发现范仲淹等主要领导泰然自若,情绪也安定下来。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,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。最近我还在《中国酒》杂志上看到,在时近隆冬季节,雪雨连旬,加上筑堤疲劳,不少民工染上风寒。范仲淹就对东台滔厂的“陈焙酒”进行重新调制,发给民工饮用,民工体力恢复,重上工地。几年后,绵延数百里的长堤,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。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。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农户,又返回家园,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,都把海堰叫做“范公堤”。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,为人们怀念。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办大事上的决心和毅力。他不信闲言,只信民众,凡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事就坚持办下去;他身先士卒,亲临一线,临危不乱,镇定从容,稳定了人心,动员了民众;他善于发现问题,寻找解决办法,亲自研究调制为民工驱寒疗疾的“陈焙酒”并取名为“固基酒”,确保了数万民工的健康和筑堤大军的实力。在他的正确领导下,治堰官民克服了重重困难,筑起了捍海长堰,上对得起朝廷,下造福于民众,成为千秋传颂的壮举。对于我们今天来说,在改革开放的诸多事项中,更会遇到挫折、失败,正确的态度是,只要对国家和人民有利,就坚持下去,知难而进,不怨天尤人,克服困难,勇于承担,不空谈、重实干,立志构筑起一条条造福当代和后人的“范公堤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先忧后乐,志存高远,为国为民奉献一生

 

  范仲淹一生做过许多大事,捍海修堰只是其中之一。综观其一生,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,始终践行其爱国忧民的远大理想。他刚直不阿,锐意改革,虽一次次受到挫折打击,晚年甚至屡遭贬官,但为国为民的忠心不渝,最后病死在赴任途中。他与历代民族英豪所共同具有的爱国家爱民众的思想,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。今天的时代与一千多年前已是天壤之别,但中华民族精神、中华美德,已代代相传。范仲淹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文学家,是我们应当纪念和追思的历史先贤,也是悠久辉煌的中华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。

  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,是先辈们生生不息的勤劳与智慧,凝聚成了我们今天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,我们要学习和继承先辈们创造的文明,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伟大历史创造更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。犹如至今的书法作品都没有超过晋朝书圣王羲之那样,中华历史长河中还存在着深厚的文明宝藏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开掘,去学习、传承和宣扬。宣传一个当代的典型,就树立了一面旗帜,引领人们学先进、弘正气;颂扬一代杰出英豪,让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再放光彩,也会激励当代人振奋民族精神,报效国家和人民。努力挖掘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并进行宣扬,教育人们爱国爱家,利国利民,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也会促进社会和谐,国家富强,使人民幸福,梦想成真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,党和国家的神圣事业迈入崭新的里程,改革和发展也走进深水区。“人是有历史的动物。人的文化生活是一种世代相承愈积愈厚的历史联系”,“种种事实表明,人类的某些观念、情感和愿望是逐渐形成而后来又有所发展的”。的确,以时代的观点看来,文明的积累是历史发展、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。范仲淹一生赤胆忠心,勤恳敬业,但却一生清贫,在死的时候,连入殓的费用都是朋友们筹措的。他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遗产,但却给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具有恒久价值的精神财富。

(作者 毛林坤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、提案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)